喝一碗水等2小時 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解渴

新聞來源: 今日新聞網 更新日期:2009/07/16 09:35 記者王以瑾/台南報導.攝影

日本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在嘉南平原勘察時,長時間的日曬使得他非常口渴,下馬向農家婦女要一碗水喝,婦人要他等一等,沒想到,這一等竟是2小時,原來,為了給這碗水,婦人的丈夫必須特地到溪邊挑水,這個經歷,讓八田與一堅定爭取嘉南平原的灌溉工程。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米倉,但它不是天生就是富庶之地,而是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扭轉了命運。

最近有人發起了爭取烏山頭水庫成為世界遺產的運動;這個水庫,是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詞,但是,水庫這麼多,看起來也都差不多,為什麼只有烏山頭水庫有資格爭取列名偉大工程?

烏山頭水庫使用的是「半水力填築法」,利用水力沖刷使不透水的黏土向壁心流動,並讓粗細不同的石或沙因水力帶動而均勻分佈,形成顆粒配置良好的壩壁,由於這種工法非常罕見,美國土木學術會誌還曾專文介紹這個水庫,並以工程師八田與一之名,稱為「八田水壩」。

(圖/烏山頭水庫工程法特殊,有人發起爭取列名世界遺產運動。王以瑾攝影)

在烏山頭水庫完工之前,濁水溪與曾文溪之間南北距離90公里的平原都是看天田,因為沒有足夠的灌溉水源,種的都是花生、甘蔗等較能適應乾地的作物;乾旱、洪水、鹽害,是20世紀初對嘉南平原的描述。

八田與一提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灌溉計劃時,起初日本政府並不答應,因為花費實在太龐大了,但八田與一不氣餒,一再送出自己的提案,之後因日本方面也需要台灣生產力的支援,八田與一建造水庫的計劃終於獲准。

水庫並不是說建就建,動工前必須詳細勘察地形,八田與一在1917年(民國6年)開始著手調查,騎著馬帶著便當花了3年時間走遍水庫興建地及給水範圍,終於規畫出工程藍圖。水庫終於在民國9年動工,花了10年時間,直到民國19年(1930年)竣工,這個東洋最大的水庫,在世界排名第三大,花費5400萬圓,當時一名工人的工資不過200圓,如此高額的花費,難怪日本政府對於建造這個水庫考慮這麼久。

(圖/烏山頭水庫讓嘉南平原擺脫貧瘠,變成富饒的台灣米倉。王以瑾攝影)

烏山頭水庫的灌溉範圍從台南永康直到嘉義縣境內,面積達15萬公頃,蓄水量為1億5千萬公噸,大壩壩堤有1273公尺長,從空中看潭緣曲折如同珊瑚呈參差不規則狀,因此也有「珊瑚潭」之名。

八田與一出身於1886年,石川縣人,24歲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部畢業,同年到台灣工作,台灣許多重要水利工程建設,包含高雄嘉義自來水工程、桃園埤圳、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建設等,他都有參與。

八田與一在台灣貢獻了30多年歲月,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本政府為準備長期困獸之鬥而積極開發東南亞多個殖民地區,八田與一於是奉派前往菲律賓,1942年5月8日其搭乘的大洋丸號被美軍潛水艇炸沈,他的一生在東中國海結束,享年56歲。2年後,夫人外代樹女士無法承受丈夫辭世的傷痛,再加上二子參與二次世界大戰未歸,雙重打擊之下,1945年的颱風夜前跳下烏山頭水庫送水口自盡,當地人將夫婦倆人的骨灰合葬在水庫園區內。

(圖/日籍人士固定會來烏山頭水庫祭祀八田與一,其中包含推動世界和平的組織。王以瑾攝影)

(圖/夫人外代樹女士自盡的送水口旁,設有八田與一紀念館,介紹烏山頭水庫工程,也收藏有八田與一的遺物。王以瑾攝影)

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,當地人在水庫完工之後的1931年,為他鑄造了一尊銅像,之後日本引發二次世界大戰,全島銅鐵幾乎都進了熔爐,鄉民偷偷將銅像藏在官田火車站倉庫(也有一說是藏在嘉南水利會倉庫),才躲過一刼,但國民政府接手執政之後,台日關係敏感,也沒有人敢讓銅像曝光,直到1981年政治情勢不再緊張,大多數人都能以理性判斷是非後,水利會才為八田與一銅像設置新臺座,並與墓塚規劃成紀念園區。

八田與一與外代樹女士共育有8個子女,每年的5月8日,他們的後代都會專程從日本前來參與追悼會。

被殖民是傷痛的、是不光彩的,但歷史終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台灣與日本有切不斷的連結,而八田與一留下的是讓人永遠懷念的一頁,這種景仰是不會因為種族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(圖/烏山頭水庫內設有親水公園,是炎炎夏日很受歡迎的遊憩點。王以瑾攝影)

烏山頭水庫GPS衛星定位http://blog.nownews.com/vivianwang/

烏山頭水庫台南縣官田鄉嘉南村68-2號(06)6982103、6986388

協助採訪: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://www.siraya-nsa.gov.tw

*哪裡好玩?旅遊搜尋引擎NOWnews旅遊村:www.nownews.com/travel/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0716/17/1n5lr.html

熱門文章